跟随中世纪的时间管理大师天成配资
一起探索中世纪的
时间、信仰与日常生活

编辑推荐
中世纪的人们生活在相互碰撞的时间系统中,他们一般通过日出和日落、季节的变化、潮汐以及月亮和星星的运动来判断时间。直到更为精准的机械钟出现,旧有的时间度量方式也并没有完全被抛弃。
在这些相互混合的时间度量方式中,中世纪人获得了一种微妙的时间感。本书以中世纪人对时间的感知和度量方式为主题,探究中世纪人有关时间的多重体验,并解读其文化意义。

32开全彩,可轻巧携带
50多幅彩图天成配资,生动形象
内附一枚书签,便于阅览
内容简介

教堂的钟声与市集的喧闹交织,占星师仰望的星空与农夫耕作的四季呼应。在中世纪,时间不是漠然的数字,而是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生命韵律!中世纪人既是时光的囚徒,也是岁月的诗人。他们夜观星象,丈量时间的长度;聆听寓言,解读时间的景象,最终,在机械钟的齿轮声中见证了一场“滴滴答答”的革命。
·自然的韵律:从日出日落、四季更迭到星象变化,中世纪人是如何依靠自然来标记时间的?
·信仰的刻度:以晨祷开启光明,用晚钟抚平喧嚣,教会历法是怎样支配日常的祈祷、劳作与庆典的?
·变革的钟声:精确的齿轮节奏打破了混沌的秩序,当第一座机械钟敲响,传统的时间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颠覆?文明的进程又出现了什么样的革新?
作者介绍天成配资
吉莉安·阿德勒(Gillian Adler)
纽约莎拉·劳伦斯学院文学系助理教授,埃斯特·劳申布什人文讲席教授。其代表作为《乔叟与时间伦理》。
保罗·斯特罗姆(Paul Strohm)
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科荣休教授,常驻于英国牛津与美国纽约两地。其著作颇丰,包括《诗人的故事:乔叟与〈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诞生之年》等。
目录

精彩书摘
第2章 测量时间(节选)
生活在13、14世纪之交的但丁,展现了这种与时间有关的智慧,强调了通过比机械时钟更古老的物件和工具来计时的方法。在穿越炼狱的朝圣旅途中,但丁不断观察太阳、月亮和黄道十二宫等天体的运动情况。他发现,双鱼座在蓝宝石般的天空衬托下略显暗淡并与明亮的金星形成鲜明对比之时,即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的阳光。有时,但丁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对时间的把控,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能够依靠各个星体与行星立体基阵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抑或是太阳攀爬上升的角度,来判断一天的具体时间。根据《炼狱篇》中人物马可·伦巴杜(Marco Lombardo)的观点,能够将时间作为一种外部现象来进行追踪,是人类十分显著的特征。因此,马可在还不知晓但丁身份的情况下询问道:“请问你是谁,你用身体冲破了我们眼前的迷雾,还如同使用月份来划分时间的人一样谈论我们?”(Purgatorio, 16 ll. 25-27)。马可的问题间接提到了月历,这种历法是根据月亮经历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变化来确定的。
像但丁一样,中世纪的人们不仅以月份为单位,而且以更小的单位来感知时间,且遵循古代文明流传下来的各种惯例。古希腊人从古巴比伦人那里学会了如何根据太阳、月亮和行星来判断时间,将白天和黑夜各划分为12个单位。这样的时间划分影响了中世纪的时间体系,唤起了时间规划的意识。中世纪也从古罗马时代继承了一套表述一天中时间转换节点的简略表达术语。例如,“vesperum”在古代语言中,表示晚上星星到来的时刻,后来到中世纪演变为代表祷告时间体系中“晚祷”的词语“vespers”;而“gallicinium”被比德(Bede)定义为夜晚的时段,紧接在“intempestum”之后,表示一切活动告一段落、公鸡开始啼叫打鸣的时分。许多这样的术语为中世纪的诗歌增添了意象。例如,古罗马词语“欧若拉”(aurora, 黎明时分的第一缕阳光)常被以拟人化的方式使用;乔叟在改写忒斯比(Thisbe)的传说时注意到,当皮拉缪斯(Pyramus)和忒斯比互诉衷肠时,太阳神福玻斯(Phoebus)“开始清晰可见”,“欧若拉已经使用她那一道道光芒,将湿漉漉的香草上的露水晒干”(Legend of Good Women, ll.773-775)。无独有偶,但丁也将黎明的光线进行过拟人化和女性化的处理,生动地描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美丽的欧若拉那红白相间的脸颊逐渐变成了橙黄色”,用天空逐渐从白色变成绯红色,又进一步变成橙色的一系列变化来表现日出的过程,从而暗指他炼狱之旅的开端(Purgatorio, 2 ll. 8-9)。
在中世纪,出于习惯和测量的实际需求,各种古老传统的计时机制都被沿用了下来。其中一种方式是燃烧长度和重量相等的蜡烛来计量一小时;中世纪的人们依靠蜡烛燃烧融化时的稳定速度来辨别一天中的时间,并以此安排他们的日常活动。沙漏是这项技术的进化版本,可以通过沙的流量来测量时间。由于沙漏并不需要可移动的部件,因此被认为是十分便捷有效的方式。这个物件一直沿用到中世纪晚期,在14 世纪的欧洲,尤其受到海上船只的青睐,因此也被称为“海上时钟”(orloge de mer);然而在英格兰,还有一种更加小型便携的设备“navicula”(意为“小船”)似乎也被用来在海上判断时间,它还可获取在雕刻的黄道十二宫星盘上显示的太阳的位置和其他有用的指示信息。
日晷是根据太阳投射下来的阴影来显示时间的,它能够显示小时、月份,甚至判断出春分、秋分(一年中昼夜平分的日子)的具体日期。在中世纪的7个多世纪里,英格兰绝大多数教区的教堂都保留着日晷,有些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有些是诺曼征服之后的。现存最古老的表盘之一被蚀刻在比尤卡斯尔十字碑(Bewcastle Cross)上,这是一个建于7世纪晚期,装饰复杂的盎格鲁-撒克逊十字碑,上面刻画了“施洗者”约翰指向上帝的羔羊,以及耶稣基督举起右手祝福等场景。十字碑上那个特殊的、利用几何学设计的日晷指示的是按照宗教法则规范的时间,而并不是标准的白天时间,这表明,随着公元597年基督教在英格兰普遍化,当地出现了使用“大众日晷”的趋势。与十字碑上的日晷不同,在位于苏塞克斯(Sussex)毕晓普斯通(Bishopstone)的圣安德鲁教堂(St Andrew’s Church)和位于北约克郡(North Yorkshire)柯克代尔(Kirkdale)的圣格里高利大教堂(St Gregory’s Minster)发现的盎格鲁-撒克逊日晷是将半圆形的图案镌刻在石板上,从教堂的墙壁上微微突出来的。这样的日晷在盎格鲁 - 撒克逊时期以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广泛运用,其最为可靠的功能是标记正午的时间,因为“每一个日晷的制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规则”,所以它并不总是能够正式规范地对时间进行划分,也无法精确地指示一天中的具体时间。
点击书籍图片,即可优惠加购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