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论写作中,精准引用金句是提升文章质感的关键。恰当的金句既能展现政策敏感度,又能增强语言说服力。本文梳理20个高频考点对应的万能句式模板,结合政策导向与经典论述上上通,助力考生快速构建高分框架。
一、发展理念篇
创新发展需把握“第一动力”定位。可引用:“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方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主动。”如高铁技术自主创新案例,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印证了“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的硬道理。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达2.65%,但基础研究占比仍不足6%,凸显持续发力的必要性。
协调发展强调城乡融合。可表述为:“城乡融合不是简单的‘削峰填谷’,而是要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协同发展。”浙江“千万工程”二十年实践表明,统筹产业振兴与生态保护,才能避免“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二元割裂。
展开剩余69%二、社会治理篇
基层治理需构建三维体系。可写:“基层治理现代化需构建‘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科技赋能’的三维体系,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常态。”浙江枫桥经验通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模式,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上海“一网统管”平台整合50个部门数据,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上上通,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范本。
应急管理需转向主动防控。可表述为:“应急管理体系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通过‘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筑牢‘防患于未然’的安全屏障。”郑州“7·20”暴雨暴露城市排水短板,而深圳“海绵城市”建设使内涝发生率下降40%,凸显预防性投入的重要性。
三、文化强国篇
文化自信是精神根基。可引用:“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唯有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红色文化‘火起来’、先进文化‘强起来’,才能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通过“水下舞蹈+非遗元素”破圈传播,证明传统文化IP可转化为现代文化消费新动能。
文化消费需跨界融合。可表述为:“新型文化消费不是简单的‘线上迁移’,而是要通过‘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跨界融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消费新场景。”数据显示,Z世代群体中68%愿意为“国潮IP”支付溢价,北京798艺术区、成都宽窄巷子等案例已形成示范效应。
四、生态文明篇
绿色发展是必答题。可写:“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需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浙江丽水GEP核算显示,2024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达5020亿元,通过“生态贷”“碳汇交易”等金融创新,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
双碳目标需协同增效。可引用:“双碳目标需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通过‘能源革命+产业转型+生活方式变革’构建低碳发展新格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6年全面实施,我国钢铁、铝业等出口企业面临每年超300亿元的碳成本压力,倒逼产业升级。
五、使用技巧
政策贴合:金句需与材料主题高度契合,如讨论“双碳”目标时,优先选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非“文化兴国运兴”。
数据支撑:如引用“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但16-24岁青年失业率仍达14.9%”,增强说服力。
灵活变形:将“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避免模板化。
适度引用:每篇文章引用3-5句金句为宜,重点段落使用,避免“金句轰炸”导致逻辑断裂。
申论金句的本质是政策语言的凝练表达,考生需在理解政策内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上上通,通过“政策解读+案例支撑+数据佐证”的三维结构,将金句转化为打动阅卷者的“高分密码”。
发布于:山东省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